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8月-9月,济宁广播电视台济宁新闻客户端推出“走在前开新局·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喜迎党的二十大”济宁14县市区行进式融媒直播,带网友通过沉浸式体验、行进式报道、全景式展现等形式,充分展示各县市区在实施“九大战略”中取得的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济宁新闻网8月12日讯 为了积极做出响应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济宁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都市区融合发展、运河新城建设“文化创意示范区、信息产业带动区、新兴起的产业集聚区”的重大部署,任城区围绕运河新城“三年成型、五年成势、十年成城”的奋斗目标,“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打造都市区融合发展新高地、港产城一体建设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新高地,全面开启济宁大运河新时代。
运河新城核心区一体化项目包含三大类49个子项目,之所以把高压管廊项目作为第一批次工程进行建设,主要是为了通过14.6亿的投入,来换取整个运河新城上空的澄澈明净,挖掘无限的开发潜力,让城市设计的美好愿景真正落地实现。
运河新城一体化开发高压管廊项目工程建设意义大,建成后服务济宁西部7个县区供电需求,迁改高压线余亩,增加土地开发价值150多亿元,为都市区强力“西跨”争取发展空间。工程建设体量大,总投资14.6亿元,全长6.4公里,支线单舱管廊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2.2亿元;主干双舱管廊,顶管下穿济水大道、老运河、京杭大运河,敷设电缆160千米,完成投资5.3亿元。工程建设难度大,全国首例“泥水切削+土压平衡”顶管工艺工程,全国规模最大(2×4m×4m方舱、顶进距离1250m)电力隧道工程,全国高压线km)工程,全省工程建设最深(54m)地连墙支护工程,全省最深(27m)顶管竖井工程。工程技术水平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喜刚、林鸣的亲自指导下,克服了地质复杂、长距离顶管等种种难题,研制出管廊吊装等多项专利,变不可能为可能,打造了国内地下管廊建设的新样板。
高压管廊项目,建设体量大,施工难度高,为实现项目全过程监管,中交投资联合体秉承央企社会责任,在济宁率先应用北斗技术建设智慧工地管理云平台。此平台对施工现场9大模块26个子项进行智能化管理,它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和信息导入,真正的完成了实名制管理,把每一名实施工程人员的实名制信息与防疫检测落实、出入工地情况和行为动态,以及参与的施工分项进度、施工规范性操作和安全性监管进行了统筹融合,做到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共享信息、及时快速处置、及时消除隐患,实现了施工保安全、建设加速度。
本项目顶管工作井的支护结构为54米深地下连续墙体,厚度一米,共65幅,54米的地下深度正好相当于一个18层楼的高度,是济宁市建设史上最深地连墙,工时历时56天,打破常规,提前2个月完成了地连墙建设任务。其中,深基坑开挖难度大,顶管深基坑深达地下27米,属全国在建最深矩形顶管基坑工作井,开挖克服了淤泥等不良土质、地下水位水量较大的困难,保证了后续施工安全。
8月中旬即将要进行的下穿大运河顶管施工的工作井,井深27米,周边地连墙深植于地下54米,有一半位于更底层,虽然看上去其貌不扬,但是目前已经浇筑了2万方混凝土,并且使用了8000余吨钢材,造价约6000万元,顶进工期约4个月。项目部根据管节的重量,地下施工的深度,且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易出现顶力增加、刀盘磨损、管节渗漏等问题,提前精心设计、论证,科学计算出顶力、顶距、压力,专门为本项目顶管定制了重达100多吨的顶管机,增加了特种合金刀头,专门定制了特种密封圈,对实施工程的方案进行了多轮科学论证。
在高压管廊项目中,“争一流 争第一 争唯一”不仅仅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每一个项目人的责任和使命。下一步,项目部将继续坚持“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抓质量、保安全,攻坚第三季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直播预告】“走在前开新局·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济宁14县市区行进式融媒直播走进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