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六届109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上问题,请径向市自然资源局反映。
海洋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要地,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对揭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揭阳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五年。
揭阳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经济区的地理轴线中心,是“一带一路”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交汇地。海洋经济是揭阳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新支柱,编制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对于积极谋划揭阳市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突出重点平台、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本规划按照国家海洋经济总体部署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揭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等编制,是揭阳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规划范围有揭阳市人民政府管辖海域及陆域,东接汕头、潮州,西连汕尾,南濒南海,北邻梅州。全市陆地面积5240.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38.2平方千米,海岸线千米,其中惠来县海岸线年。
“十三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经济实力逐渐增强。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约300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20.9%,基本形成以临港石化、临海能源、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为主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揭阳滨海新区,粤东新城联动惠来老城、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和惠来临港产业园(即“一城两园”)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奠定发展基础。快速推进靖海古城、神泉旅游小镇、粤东新城神泉湾文旅项目等重点项目,打造“娱乐海洋”品牌。全力发展特色渔业,惠来县已成为我省顶级规模的工厂化鲍鱼养殖基地。依托惠来沿海深水岸线资源和榕江航道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方式齐全、横纵交错,覆盖率广的“水陆空铁”立体大交通发展体系和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格局。2020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370万吨。
临海能源产业集聚优势逐渐显现。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纳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同步引进吉林石化ABS、昆仑能源LNG等产业链配套项目,总投资达830亿元。初步形成海上风电产业全生命周期布局,涵盖科研、制造、总装、运维、回收等环节。已核准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640万千瓦,国电投9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等配套项目正快速推进建设。
海洋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创新平台为载体,加强技术研发攻关。大力支持广东省水产苗种开口饲料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越群水产动物苗种繁育及饲料研发技术体系院士工作站、揭阳市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揭阳市水产养殖产业协同创新提升工程”“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科技研究院建设”等多个项目成功获省市级科研项目立项。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的“重要海水鱼类种苗开口饲料研发及应用”“高效环保虾苗开口饲料的研发与应用”两项科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五年来,全市申报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类科技项目并获立项支持9项。
海洋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稳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有效,2020年,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达到99.7%,大陆自然岸线公里。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物种种质资源,多次组织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印发《揭阳市生态环境局入海排污口设置备案制度》,规范入海排污口管理。加强海水养殖污染防控,已划定海水养殖区4061公顷,符合《揭阳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的要求。
海洋综合管理进一步优化。编制实施了《揭阳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等专项规划,科学谋划揭阳滨海新区建设,优化海岸线利用和海洋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全面落实国家《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围填海管控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大管控力度,严格控制围填海,全市获国家、省确权围填海项目4宗,围填海指标和自然岸线控制指标均未突破省下达控制指标。组织开展海岛普查、登记,编印《惠来县海岛名录》,立碑海岛10个。认真落实海监“三巡”制度,保持高压态势,组织实施“海盾”“碧海”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海用岛行为。
海洋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有待增强。海洋科研实力比较薄弱,海洋科技项目集中在海洋生物领域,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自主创新供给不足。从事海洋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数量较少,海洋科技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尚未成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升。海洋人才匮乏,缺乏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员、高素质管理人员以及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
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临海能源、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在海洋生产总值中占比较小。海洋优势产业辐射带动效益不明显,临港石化等产业链延伸拓展能力不足,海洋旅游等资源开发利用滞后;海洋新兴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创新投入不足,海洋生物产品附加值低,海洋装备制造缺乏市场竞争力。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岸线、港口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集中在海岸带和近海海域,加大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矛盾。海洋资源立体化开发的能力有待提高。惠来作为揭阳主要沿海县,产业基础薄弱,主要以传统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等为支柱产业,同时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发展粗放,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涉海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健全,沿岸港口的基础设施较弱。渔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沿海渔港防风抗灾能力不强。渔政海监执法装备较差,渔政海监船艇功率小,制约了海域、渔场执法管理范围。海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渔港泊位不足,基层技术推广网络、水产种苗场建设、鱼病监测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海洋灾害预警预报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从国际形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广泛赋能壮大海洋优势产业、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不断取得突破,逐渐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抢抓新一轮科技创新发展机遇,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有助于加快推进揭阳海洋渔业、临港工业等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从国内形势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我国正处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和流动不断加快,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消费能力不断升级,市场空间庞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持续推进,海洋在畅通国内外连接、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地位更加突出。揭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及闽粤经济区的连接纽带,紧紧把握“双循环”下的开放机遇,将为揭阳深挖国内市场潜力、集中集约利用海洋资源要素、保持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考、新路径。
——从省市形势看,重大战略政策叠加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积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规划设计,为揭阳做好新时期海洋工作指明了方向。“双区”引领、“双城”联动不断增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为揭阳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新空间。省委赋予揭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活力古城、滨海新城,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的新发展定位,为揭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海洋经济开放合作与外部环境复杂性上升的矛盾显现。中美战略博弈日益加剧,叠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蔓延,这将对揭阳在全球范围内引进技术、资本和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带来严峻挑战。
——高端人才集聚度与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矛盾显现。揭阳市海洋产业发展正处于海洋传统产业升级与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转换期,产业能级提升对高端人才需求较大。但是,当前揭阳市经济、基建、教育、医疗等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对高端人才要素的吸引与集聚能力,对揭阳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总体来看,揭阳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机遇和风险意识,用好新的战略机遇,着力做好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两篇大文章”,解决好应对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等多对矛盾,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广东海洋强省建设中提升位势。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战略机遇,积极抢抓加快构建高质量“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新机遇,以高标准、高质量、高定位的要求,做大做强揭阳临海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海洋科技创新策源作用,拓宽海洋领域开放合作,提升海洋综合治理能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
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充分激发人才的创造力,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把创新成果转为现实生产力,提升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坚持陆海统筹。高效利用陆海资源,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切实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陆海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强化港口集疏运、产业园区建设、城市中心城区提质发展有机协调,实现陆海产业链有效整合。
坚持筑基强链。围绕港口、交通、产业园区和技术等领域,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抢先布局海洋数字产业等潜力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全面开展强链、补链、延链,锻造供需对接中的关键链条,以园区为纽带,引导海洋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陆海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促进人海和谐,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全面开展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新探索。加强汕潮揭都市圈合作建设,深入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新空间。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完善产业共建的模式和合作机制,提升海洋经济综合效能。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突出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聚焦高质量发展,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塑造发展新优势。聚力“一城两园”,推动海洋资源和高端要素集聚,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具体战略目标为打造国家级临海产业重要集聚区、全省海洋文旅创新示范城市、粤东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示范区。
国家级临海产业重要集聚区。发挥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惠来临港产业园等重大发展平台优势,优化提升海洋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完善产业配套,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壮大企业群体。突出海洋生物、海上风能、海洋空间等资源的集聚度和互补性,重点打造海上风电、绿色石化产业、海洋生物与现代渔业集聚区,建设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构筑沿海经济带新支柱。
全省海洋文旅创新示范城市。以文旅一体理念,深入挖掘全市海洋文化和旅游资源,推进全域旅游纵深发展。利用揭阳山海格局,打造风情浓郁的滨海旅游城市。创新发展海洋娱乐,发挥惠来海岸高品质资源集聚、空间形式小而美的核心价值,壮大精品海洋文旅品牌。培育打造石碑山角领海基点主题公园、神泉湾文化旅游度假区、客鸟尾海洋地质公园等广东滨海旅游新标杆。支持以神泉湾为中心的风情渔港休闲集群和以靖海镇为中心的海洋文化娱乐集群建设,打造海洋文旅创新示范城市。
粤东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示范区。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抓住揭阳滨海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构建海洋产业链,深化与港澳台的经贸合作。以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为平台,联合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区,培育港航新型物流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以粤东新城神泉湾文旅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快神泉湾港口码头配套建设。打造粤东地区对外窗口,积极推进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对接海西经济区,高水平建设产业合作发展平台。
a展望2035年,揭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显著突破,全面建成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绿色石化、海上风电等优势海洋产业更具区域竞争力,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海洋科技创新成效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增强,海洋科研基础进一步夯实。海洋开放合作新格局形成,参与区域海洋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明显增强。海洋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海洋综合治理水平全方位提升。
——经济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4.5%,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8%,建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1个。海洋经济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有力支撑。
——科技目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平台为支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海洋创新动能,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一步提高。海洋领域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2%,5个。
——生态目标: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海洋生态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执行省下达的控制指标值。
——合作目标: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的机遇,大力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
——治理目标:深化海洋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海洋经济综合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海洋预警监测、防灾减灾、应急救助能力,推进海洋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建成海洋科普与教育基地1个。
推进石碑山角领海基点主题公园、粤东新城神泉湾文旅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海洋文旅品牌。依托神泉示范性渔港建设,高标准建设神泉渔港特色小镇,推进旅游服务、休闲旅游综合体建设,打造风情渔港休闲集群。利用惠来东部海岸线良好水文条件打造海洋运动旅游枢纽,创新发展冲浪、帆船、皮划艇、滑翔伞等水上运动。依托客鸟尾海洋地质公园、靖海旅游共享中心、靖海古城、海洋动漫风景道等引擎项目,打造海洋文化娱乐集群。依托森林、江河、滨海、田园等优质生态资源,打造集生态、观赏与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以风情渔港休闲集群和海洋文化娱乐集群为“双极点”,突出“生态湿地”“滨海旅游”“渔港小镇”“科普教育基地”等旅游亮点,打造海洋文旅长廊。
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将滨海新区培育成为我省打造区域性新发展极的示范区,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产业发展重要引擎和制度创新的先行区、粤东城市群新城市中心、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聚焦“一城两园”,推动港口、产业园区、中心城区有机融合。以点带面,串联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海洋工程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临海产业基地,吸引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建立临港绿色石化产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滨海现代服务业的现代海洋产业新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优美的风情渔港、滨海景观和城市绿化系统,打造滨海产城融合绿色发展实践区。
依托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进一步发挥机场、高铁、港口、高速等内畅外联的交通优势,构建空铁港一体、快速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高效流动增值,提升经济连通性。培育空港智慧物流等高技术企业,重点建设集临港综合物流、远洋重型物流、临空服务等于一体的区域物流枢纽。
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加大对总部经济的招商力度,集聚国内外企业区域性总部,着力发展临空、临港等主导产业总部经济集聚。重点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提升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力,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以总部经济体系为引领,将临港空铁经济区打造成为广东国际开放门户、粤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平台、海陆空现代枢纽、汕潮揭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先行区。
以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为核心,培育延伸绿色石化产业链,坚持绿色高端精细化发展方向,壮大临港绿色石化产业规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带头示范效应,集聚石化产业中下游企业,培育延伸现代石化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石化企业链布局,推动形成规划布局科学合理、产品独具特色、产业链完整、综合竞争力强的临港石化生产基地、粤东地区石化原料和产品的中转基地,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以惠来临港产业园为核心,重点发展临港能源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依托国家电投、通用电气(GE)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风电装备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维护,风电装备维修,风电整机制造和风电场运营等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建设海上风电研发、总装、运维等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大力推进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延伸发展LNG等临港能源产业,支持引进冷能空分、冷能发电、冷链物流等项目,拓展LNG产业链,打造粤东冷链产业园。依托海洋空间资源和陆域土地资源优势,争取布局重大海工装备产业项目,培育壮大临港重型装备产业,加快形成粤东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以神泉示范性渔港为核心,发挥优质海水、海洋生物资源优势,依托粤东新城、神泉镇等腹地资源和揭阳粤东海洋科技园等平台资源,培育海洋药物及活性物质开发、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生物化妆品等相关产业。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设海洋生物研发技术中心和海洋生物基地。打造揭阳渔港经济区,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深蓝渔业、设施渔业。继续优化水产养殖生产布局,完善现代渔业基础设施。支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的现代海洋渔业。
推动临港石化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空间布局,推动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向汕尾扩园,支持建设大南海石化工业园(汕尾基地),与汕尾共同打造潮汕平原大石化工业板块,促进石化产业国内循环发展。坚持绿色、智能、效益型发展方向,全力保障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吉林石化ABS、昆仑能源揭阳LNG、中石油商储库项目等工程单元建设。
聚焦石化全产业链,精准引进石化中下游深加工企业。依托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辐射,加强与大亚湾石化区的联系与合作,重点发展基础化工、清洁油品、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等石化产业,推进乙烯、芳烃等石化产品向高附加值产业延伸。提高石化新材料领域产业化核心技术水平,建设一批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及高端精细化学品项目,促进合成橡胶、无机化工新材料等高端产品的开发。支持引进绿色石化项目,加强绿色安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一体化公共配套生产设施,推进临港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1.重点项目。以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部署炼油、联合芳烃和化工项目。加快推进120万吨/年PE、50万吨/年PP、60万吨/年ABS等配套工程,重点生产ABS、高档聚丙烯产品,开发生产聚烯烃弹性体(POE)产品,扩大石化规模、延长石化产业链。紧扣现代临港石化产业园区管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无纸化的现实需要,建设大南海智慧化网络信息化系统项目。
3.科研平台。揭阳大南海特种设备综合检验监测基地,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揭阳分中心(榕江实验室)。
4.海水综合利用。加强海水淡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临海企业使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推动海水冷却循环技术在化工、石化等高用水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培育壮大海上风电产业链“链主”企业,提高产业集聚度。依托惠来临港产业园,全力打造临港产业园运营载体和平台,建成国家电投海上风电场和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发挥国家电投、通用电气(GE)公司等龙头企业引领优势,以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惠来宁水海洋工程装备基地等项目建设为示范,引进风机法兰、铸件、电缆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以及施工安装、运营维护和水下工程等服务配套项目。推动海上风电装备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维护,以及海上风电整机制造和风电场运营等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海上风电研发、总装、运维基地。
探索海上风电场综合开发利用,推动风渔结合实现集约用海。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与海洋牧场、观光旅游和海上制氢等相结合的综合开发。积极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全力支持广东省海上智慧风电与海洋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开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智慧能源”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加强海上风电开发的研究论证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监测预警,支持环境友好型海上风机、增殖型风机基础、环保型施工和智能运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建立健全海上风电应急救援协调机制,统筹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与运维安全管理。将海上风电应急救援纳入现行海上搜救机制,加快推动揭阳海上风电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建立与省联动的海上风电应急救援协同机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提升海上风电建设运维安全管理水平,完善海上风电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设施设备、智慧海事系统建设。
1.新建。国家电投揭阳近海深水区17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揭阳惠来一、四、五海上风电场项目,揭阳前詹三海上风电场项目,揭阳惠来三海上风电场项目,揭阳靖海150MW海上风电场扩容项目,揭阳前詹风电分散式陆上风电项目。
2.续建。国家电投揭阳9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等。
促进渔业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加强渔业资源养护修复,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建立健全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标准、评估体系。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综合开发,支持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探索碳汇渔业产业发展。扶持远洋渔业产业,提高远洋渔业设施装备水平,培育一批捕捞骨干企业,完善加工、流通、补给等生产环节。大力发展海上休闲渔业,打造神泉渔港特色小镇。支持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发展。
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完善现代渔业产业链,以神泉示范性渔港建设为契机,依托惠来冷链物流中心,打造成熟的冷链物流运输网络,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水产品流通体系和粤东水产品重要集散地。培育海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村庄型小规模海产品加工坊转型升级,统筹促进神泉镇、前詹镇、靖海镇海产品深加工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推动水产养殖向生态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加强免疫预防、生态防控、生物防治等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鼓励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拓展水产养殖空间,积极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深海网箱养殖等养殖模式和智能养殖技术。培育和壮大养殖大户、家庭渔场、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选育推广优质、高效、多抗、安全的水产养殖新品种,扩大名特优新品种覆盖率。构建完善鲍鱼产业链,积极帮助企业及大宗农产品拓展销路,提升“惠来农海产品”特色品牌区域影响力。
大力打造渔港经济区。重点建设集现代渔业生产、水产品深加工、水产品集散、滨海旅游等为特色的惠来渔港经济区,加快神泉示范性渔港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神泉示范性渔港功能。推进港池航道疏浚、排险加固、拓宽港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港容港貌整治,提升渔港生产服务能力。加强渔港维护维修和渔船监督管理,提升应对海洋灾害和海上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港区码头建设,推动揭阳港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规划建设一批专用和公共码头,加快推进揭阳港南海、前詹、资深等港区深水码头和大型化专业化泊位建设。依托优良的建港条件和发展空间,做大做强石油化工品、海洋装备和大宗散货等运输业务,适度发展公共物流码头。推动游艇码头建设,发展水上娱乐客运,开展定制化游艇出行服务。
深化港口物流发展,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地区的、面向内陆腹地的铁水、公水联运发展的物流通道,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冷链物流。进一步整合优化榕江港码头群,支持发展临港大物流、大运输、大工业。发挥空港经济区的辐射、聚合作用,建设集临港综合物流、远洋重型物流、临空服务于一体的粤东地区物流枢纽。
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造空铁港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疏港铁路建设,完善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的集疏运通道。支持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和厦深铁路至主要港区的快速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完善揭阳港南海港区等港口作业区海铁联运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铁路专用线直达港口堆场、码头,发展沿海港域之间的海上“穿梭巴士”。
1.码头整合升级工程。加快建设中石油配套码头和国电投前詹码头工程,推动建设中石油广东揭阳LNG项目配套码头、原油商业储备库配套30万吨码头工程、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2号港池公共码头、防波堤及进港航道工程、榕江港区码头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
2.优化口岸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完善惠来电厂专用码头、国电投通用码头等口岸配套基础设施。依托粤东电子口岸平台,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实现口岸一站式服务,提升口岸开放水平。
3.打造综合立体、多式联运港口集疏运交通网络体系。构建空港联动、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设揭阳港南海港区等重点港区专用疏港公路。加强“江海联运”“海陆联运”,整合提升揭阳港榕江港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疏港铁路,完善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的集疏运通道,加快从集装箱运输喂给港向近远洋集装箱运输港转型升级。
4.打造空港经济区海陆空现代交通枢纽。实施揭阳潮汕机场航站区扩建、粤东城际铁路等工程,实现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揭阳港等重要枢纽之间的互联互通。
5.提升港口航运服务能级。发展航运保险、航运信息与咨询、航运交易等业务,建设航运服务平台。支持引入港口服务、货运代理、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等航运相关企业,完善航运服务体系。利用深水港优势资源,发展物流、仓储及转口贸易等临港服务业。加快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在港口、航运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加强旅游岸线建设,培育打造广东滨海旅游新标杆。重点推进粤东新城神泉湾文旅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神泉海洋休闲湾,支持发展夜游神泉湾、特色船坞、滨水文创等业态,开发水上运动、游艇娱乐、滨海秀场、海上文旅等项目。以神泉示范性渔港建设为抓手,配套建设海洋文化展示、滨海餐饮商业、海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打造神泉渔港特色小镇。依托优质的滨海河口资源和海滩条件,培育滨海休闲度假、主题乐园等多元化功能。建设客鸟尾海洋地质公园等主题公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小镇、海洋公园等滨海旅游优选地。
以“蓝色国土”为主题,打造广东海洋科普教育示范高地。加强海洋宣传教育意识,大力支持石碑山角领海基点主题公园建设。以爱国教育、科普、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一体为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配套建设海洋主权展示区、综合服务保障区、海洋科普教育区、海洋运动休闲区等功能区。重点示范海防教育、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等内容。提升海洋公共文化服务,营造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浓厚氛围,树立全面现代海洋观。
深入挖掘整合海洋文化资源,开发滨海休闲文化旅游项目。注重策划组织海洋文化主题活动,高规格打造粤东国际开渔节。强化文化创意驱动,深入挖掘海上传奇(海角甘泉、海市蜃楼)、海防遗址(澳角炮台、古城墙、烽火台)、海丝节点(靖海海关、石碑山灯塔)三大海洋文化资源。引导建设海洋主题动漫公路、风车主题民宿村等海洋主题示范项目,打造“海洋文旅”品牌。推进海洋文化设施建设,建造以红色海洋根据地为主题的海洋博物馆。
1.塑造滨海旅游精品线路品牌。推进建设高品质滨海旅游公路,建设滨海休闲旅游线路。挖掘海丝文化、港口与滨海工业文化,打造滨海度假、海上体育运动、海丝文化体验等特色产品,以滨海旅游公路串联海角甘泉、神泉蜃景、靖海古城和东方夏威夷海洋度假区等节点,串点成链,做大做强“海洋娱乐”品牌。积极开发与厦门、泉州、惠州、深圳、广州乃至港澳的“一程多站”旅游线.
完善旅游巴士、市内公交、旅游专线等交通设施。依托揭阳楼市级旅游服务中心、滨海新区服务中心,建设滨海服务中心。3.
重点推进石碑山角领海基点主题公园、粤东新城神泉湾文旅、靖海湾滨海养生小镇、靖海客鸟尾旅游度假、资深海洋娱乐港、海上风车民宿村等项目开发建设,建设美丽滨海城市,加快完善滨海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滨海旅游优选地,打造“滨海新城+文旅产业”的标杆性项目。
发展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挥临港产业园的平台优势和滨海新区大型深水码头、临港工业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依托海洋空间资源和陆域土地资源优势,支持引进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布局海工装备研发设计服务产业,发展钻井平台、专用服务型平台等制造业。建设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海上风电、石化装备制造、专用船舶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推进惠来宁水海洋工程装备基地、亨通集团海缆厂高性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高性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项目,加快形成粤东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创新培育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挥优质海水、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加大人才引进和资金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先进技术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吸引生物科研平台进驻。谋划建设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和海洋生物科学技术基地,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前端药物发现和生物质提取环节,并延伸至海洋生物化妆品、海洋功能食品等相关行业,培育海洋药物及活性物质开发、海洋生物制品和保健品、海洋育种和健康养殖等行业。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严格落实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管控要求,加强对海洋生态红线区监管。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海洋功能分区管控要求,实行岸线分级分类管理,强化海岸带、近海海域和海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构建近海海域天然生态保护带。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积极落实广东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高质量完成揭阳市“三线一单”编制。
全面规范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秩序。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严格管控围填海,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新增围填海。禁止非法采挖海砂。加强海洋环境资源综合执法,开展海洋渔业违法行为、伏季休渔等专项执法行动。推进海洋环境监管执法能力现代化建设,打造常态化海上环境管理和执法机构协调平台。健全海砂、无居民海岛和养殖用海等海洋资源使用权招拍挂制度。开展海洋资源基础调查,针对揭阳前詹海洋自然保护区、神泉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基本情况调查。提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探索海上风电、深水养殖、海上娱乐、海底隧道及其他海底设施分层用海。
高水平保护海洋自然资源。重点推动入海河口、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类型的系统保护,加强重要渔业水域保护。筑牢以典型珍稀动植物为重点的天然生态保护带,促进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自然生态岸线,重点保护神泉湾沿海滩涂、滨海红树林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岸线。利用滩涂资源建设“海滩森林”,加强沿岸自然砂质岸线保护。
大力推动海门湾-仙庵镇-靖海港开展美丽海湾建设。开展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体系建设,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实施海堤达标加固、海堤生态化和生态海堤工程,完善防洪防潮和抗旱体系。实行海洋垃圾巡查清理制度,有效清理海洋垃圾。加强公众亲海临海岸滩、海面漂浮垃圾治理,加强海水浴场水质监测,拓展公众亲海临海空间,提升亲海空间品质。加强与周边区域开展海洋污染联合管控、海洋生态环境联合监测,完善信息共享、联动执法、联合督查等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机制,共建美丽海湾。
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推动海洋碳汇、海洋文化服务产品、海洋生态物质产品等新型业态发展。深化海洋生态产品保护补偿研究,健全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培育蓝色碳汇产业,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探索建设可持续性海洋牧场等重要海岸带ECO。
强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严格管控沿海作业区排污指标,加大超标排放整治力度,提升企业清洁化生产水平。完善入海排污口监管体系,严格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推进入海排污口备案制度,强化动态监管,持续排查和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强化入海河流整治监管。深入落实“河长制”工作,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污染防治、河道综合整治等工程措施,督导落实龙江、榕江等主要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工作。
加强船舶、港口和海水养殖等污染防控治理。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对神泉港、靖海港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环节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航道区域和锚地区域的环境监控。加大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和监测力度,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强化海水养殖空间管控,严厉打击取缔违法养殖活动。严格管控废弃物海上倾倒,实施海漂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源头治理。
全线公里,线路正线自梅汕铁路揭阳站引出,经揭东区、揭西县、普宁市、惠来县接入汕汕高铁惠来站。项目新建正线公里,同步修建新亨货联线公里,揭阳立折线公里,大南海支线公里,中石油广东石化专用线公里,大南海通用码头专用线公里。全线设揭阳、新亨(货运接轨站)、霖磐、洪阳、普宁北、普宁(与厦深铁路普宁站并站)、大南山、大南海、惠来等9座车站,设锡场、仙美、惠来西线处。线路等级:Ⅰ级铁路,设计速度:160公里/小时,正线数目:单线,其中揭阳至普宁段预留复线亿元(含揭阳市全资建设的大南海通用码头专用线
防波堤工程主要建设东西两条防波堤,防波堤总长5305米,其中东防波堤长3481米,西防波堤长1824米(其中兼护岸段长1054米),皆为斜坡式结构防波堤;进港航道工程主要建设航道疏浚工程总长7. 45km,航道通航宽度265米,满足10万吨级油散货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并建设相应导助航工程等配套设施;公共码头主要建设1个7万吨级通用泊位和3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1个5万吨级LPG泊位。
依托现有原油码头一期1#泊位防波堤,在临近海域新建一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2#泊位),对现有广东石化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防波堤、钢引桥和港池航道进行扩建和改造,建设配套接卸和装船设施,并建设装船油气回收设施。泊位设计通过能力为1450万吨/年,码头泊位长度为420m,码头前沿顶高程为10.0m。
发挥滨海河口资源和海滩优势,以东方夏威夷国际旅游度假区、金海湾高尔夫球场和靖海湾度假村旅游等项目为龙头,利用神泉湾、靖海湾等临,建设神泉湾梦幻“海市蜃楼”高端滨海游憩区,配套产业旅游和滨海运动旅游项目等。建设靖海湾滨海养生小镇,以滨海休闲、养生健康、田园生活为主题,建设复合型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
1.揭阳前詹一12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172台7MW风电机组;2.揭阳惠来二5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72台7MW风电机组。
规划装机容量为800MW,选用7.0MW及以上的风电机组,配套建设一座陆上集控中心、二座220kV 海上升压站、一座海上320kV 换流站、海上升压站与海上换流站间220kV 连接海缆、35kV 集电海底电缆,风电机组发出电能通过35kV集电海底电缆接入海上升压站,每个海上升压站采用2 回220kV 绝缘海底电缆送至海上换流站。
规划装机容量为1000MW,选用7.0MW及以上的风电机组,配套建设一座陆上集控中心、二座220kV海上升压站、一座海上320kV 换流站、海上升压站与海上换流站间220kV 连接海缆、35kV集电海底电缆,风电机组发出电能通过35kV集电海底电缆接入海上升压站,每个海上升压站采用2回220kV绝缘海底电缆送至海上换流站。
规划装机容量为1000MW,选用7.0MW及以上的风电机组,配套建设一座陆上集控中心、二座220kV 海上升压站、一座海上320kV 换流站、海上升压站与海上换流站间220kV 连接海缆、35kV 集电海底电缆,风电机组发出电能通过35kV集电海底电缆接入海上升压站,每个海上升压站采用2 回220kV 绝缘海底电缆送至海上换流站。
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重点开发建设四个单元及西外环路等配套道路,分别为三河口单元、旅游综合服务区单元、特色渔港单元和滨海高端旅游区单元,打造民宿+农家乐乡村特色旅游,带动农民成为文旅行业从业者,引进打造商业服务、特色酒店、滨海旅游、生态湿地公园、居住等文化旅游服务项目,高标准建设神泉湾文化旅游度假区。
引入“大数据”“云平台”管理理念,在全市打造“数字政府”的框架下,紧扣现代临港石化产业园区管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无纸化的现实需要,以服务园区智慧化升级为目标,通过构建数字化网络信息系统,辅助提升园区政务服务、项目管理、环境监控、国土监测、交通管控、物流监测、信息发布等的科学化、精准化、集约化水平。
用地约4000亩,依托神泉镇国家一级渔港的优势,结合高铁惠来站和全省滨海旅游公路,深挖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休闲旅游现货服务业,建设滨海特色小镇。同步推进综合整治项目,修建入港和港区道路4200米,建设停泊200艘休闲渔船码头、南岸海洋旅游沙滩、海洋文化公园,港池疏浚350万立方米,港区岸线
项目由天惠公司作为投资、运营主体,计划总投资约2.7亿元,选址于临港产业园地块四,规划面积约100亩,分两期来投资建设。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仓储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农(渔)产品交易规模30亿元以上,年缴税约900万元。一期计划投资约1.4亿元,规划建设面积约为65.27亩,计划建设2座总库容约4.5万吨的冷冻/冷藏农产品+水产品综合性冷库,预计可实现年仓储营业收入4000万元以上,农(渔)产品交易规模15亿元以上,年缴税约500万元。二期计划投资约1.3亿元,规划建设面积约为34.73亩,计划建设1座冷冻水产+制冰冷库、1座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冷库以及配套办公楼、物流周转仓库等。
依托南山岭、鳌头山、烟墩山三座山体景观渗透入城,盐岭河、凤径水渠、龙江四条水系通海绿脉,形成山、江、海、城蓝绿网络相互交织、融合渗透的绿色空间网络,带动区域产、城、景高品质发展。
注:1.“*”项目依据《揭阳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表》,有几率存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