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海区杨成庄乡,有一家公司不但产品做得好,车间里还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发明”。这家企业是天津市中驰实业有限公司,别看生产的都是声测管、注浆管等看似“粗犷型”的产品,他们的车间里却有很多细腻的“小心思”。
“这是我们发明出来的小设备,工人只需要把这些钳压接头放置在里面,定时抽检,就不用再去上手了。”一个个钳压接头在这台设备里自动运转,一会儿的功夫,收纳成品的箱子就满了。
“要知道,这个夹子很容易夹伤工人的手,很危险。”这是程富财发明这台设备的初心。程富财和记者说,2021年以前,上料下料都是靠人工。小发明应用后,不仅排除了安全风险隐患,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我们打算再制作出1台放在车间里,不夸张的说,一个工人照看3台这样的设备都没问题。”
生产设备是企业车间绕不开的存在之一,好的设备能让生产如虎添翼。“我们这里‘土枪土炮’很多,全是大家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察觉缺陷,有了灵感,做出来的‘小发明’。”公司CEO王蕾蕾和记者说,“提高工人们的创新力,才能提升公司发展的竞争力。”
“不如我们今天给它取个名字!”就这样,这台“无名英雄”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钳压配件自动一体成型机,也成为了在行业内可推广、可借鉴的一份子。
这些诞生在生产一线的“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既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又颇具推广价值。“都说同行是冤家,但是我不这么觉得。我希望这些也可以应用到同行的生产中,服务大家。”王蕾蕾说。
别看这些发明创造并不大,但是却让这个企业有了不一样的“气色”——工人有了创造力,企业也有了良性发展。前不久,全国首座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全线铺轨贯通,而项目的桩基施工工程中的部分桩基管材,就是产自这家企业。
现在,企业的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高铁、高速公路、高层建筑、跨海及跨江桥粱以及钢结构机械支架等项目。翻看了企业的合作项目清单,一个个与“中字号”合作的大项目、好项目令人称奇。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铁合作项目120个、中交一公局合作项目1161个、中交三公局合作项目494个……这些工程,都在见证着企业的成长。
“现在我们的月生产量最高在6000吨左右,平常也在4000吨左右,我们也是凭实力得到了‘中字号’大项目的青睐,这都是我们勤勤恳恳搞研发、搞生产的成果。”王蕾蕾很有自信。
这个看似普通的企业,一点都不一般。在这一间间的厂房里,经常会迸发出发明创造的新灵感。不求申请专利,不求花里胡哨,只为实实在在做出好产品,这样的能量正在汇聚,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添动能。
“每到一个隧道、一辆高铁、一个高速公路上,看到‘中驰实业承建’的字样,我心里总是很激动。以高质量的产品助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建设,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们从始至终要努力的方向。”王蕾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