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bbphj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bbphj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bbphj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bbphj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南极老兵欢迎归队!中国首次赴南极考察建站40周年主题活动昨在青举办 近百位老兵重聚再现当年动员场景_产品展示_爱博love体育官网网页版/lovebet爱博体育官网
爱博love体育官网

南极老兵欢迎归队!中国首次赴南极考察建站40周年主题活动昨在青举办 近百位老兵重聚再现当年动员场景

来源:爱博love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4-12-24 16:11:20

产品描述:

  

南极老兵欢迎归队!中国首次赴南极考察建站40周年主题活动昨在青举办 近百位老兵重聚再现当年动员场景

  “们,我船将参加首次南极考察,完成建设科学考察站的任务,一定要珍惜党和人民给我们的这次机会,大家有没有信心?”“有!有!有!……”11月20日,伴随着振奋人心的誓言,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青岛市军休活动中心举办的“一生的牵挂”中国首次赴南极考察建站40周年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原海军J121船船长、现年87岁的军休干部于德庆和近百位海军老兵齐聚现场,动情重现了首次赴南极考察前的动员场景。

  1984年,J121船载着308位海军官兵从青岛出发,驶向南极执行护航和建站任务,历时142天,航程2万余海里,最终建成中国南极长城站,开启了我国极地考察的壮丽篇章。此次活动,市军休活动中心精心修复多部影像资料,通过情景重现、视频再现和全历程图片展等形式重温“冰雪”岁月,让老兵得到尊崇,让历史得到尊重。望着墙上一张张照片,40年前的一幕幕往事涌上每位老兵心头。

  “当时,我和船员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赤道以北的资料准备充足,但赤道以南的资料却很难找。”于德庆介绍,当时南极对于科考编队来说,还属于未知领域。“根据路线个经度,横渡太平洋,进入大西洋,虽然危险重重,但是职责所在,我们一定要圆满达成目标。”于德庆回忆,整个科考编队共519人,包括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近百人,海军官兵308人,以及全国各大媒体随船采访记者数十人。上船前,上级部门对船上的官兵组织了正规训练,包括体能训练、专业方面技术训练等,于德庆还专门接受了远洋培训,在地方商船上跑过航路。

  “对于我国首次赴南极科学考察,党中央格外的重视,经过多方权衡、比较、调查,最终都同意派北海舰队防救船大队J121船担负本次任务。”回想起接到任务时的心情,于德庆至今依然激动不已,首次赴南极不单单是一项探险任务,更是一场“破冰之旅”。1984年11月20日清晨,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船编队向阳红10号远洋科考船和J121打捞救生船起航奔赴南极。

  穿越太平洋,海上天气变化无常,航行遇到危险在所难免。在狂风巨浪中,J121船和向阳红10号两艘万吨巨轮就像小舢板一样随着波峰浪谷旋转颠簸。“在北半球我们经历了台风肆虐,进入南半球,咆哮的西风带狂风卷积着巨浪,船体摇晃颠簸,船头时而冲天时而入地,饭吃不成,觉更睡不成,是我们一生难忘的回忆。”于德庆和记者说,西风带非常凶险,那里常年刮着偏西大风,曾使很多探险家樯倾楫摧、葬身大海,虽然大家思想上早有准备,但是险恶程度仍然超出了想象。经历了6天的航行,他们终于穿过了西风带。航程一开始,J121船右主机第一缸活塞冷却管支架断了,他们封缸航行26天,也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新纪录。在阿根廷经过简单的休整后,科考编队继续出发,进入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合恩角与南极半岛之间,是进入南极的最后一关。受南极风暴影响,这里终年狂风不断、水深浪高,数十年间有多个国家赴南极探险的船只在此处被风浪吞没,因此人们将其称为“航海家坟墓”。

  “我们穿越德雷克海峡的时候天气晴朗,巧妙避开了风暴袭击,顺利通过。”于德庆介绍,进入南极后气温骤降,海面上各种形状的冰山随着海浪摇摆、旋转。J121船和向阳红10号都没有破冰能力,编队只能降低航速,船艏和驾驶室两侧加派瞭望,导航雷达和声呐全时工作。“船身周围270度全是冰山,有任何的疏忽,后果都不堪设想。我们增派了瞭望,小心翼翼行驶,终于胜利抵达了目的地——南极洲乔治王岛海面。”于德庆指着曾经的那张手绘地图,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一如当年。他手指的位置分别是J121船和向阳红10号的位置,它们分别抛锚驻泊在乔治王岛民防湾内相距不远的唐萨穆埃尔湾和阿德雷湾。

  “科考人员选定好位置后,广大官兵一刻也不敢耽搁,大家各司其职,打桩基、固定钢架、搬运沙袋,构建码头。”于德庆回忆,南极的气候环境十分恶劣,雪花像刀子一样打到脸上,战士们衣服都湿了,嘴唇冻得发紫,但依然连续奋战,5天就建成了一个根基牢固、能够完全满足随船小艇停靠及装卸物资要求的码头。只见照片墙上,一幅幅画面再现了当年官兵们建设工作的艰辛,但大家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又为照片平添几分鲜亮的色彩。

  1985年1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建站工程全面展开,J121船广大官兵承担了大部分建设任务。于德庆回忆道,快速凝固的特种水泥需用热水搅拌,为使水不致变凉,官兵们一手提一只桶来回飞跑;水泥搅拌机不够用,就改为人力搅拌。部分参加过军地两用人才集训的老战士有木工、钳工、电工等方面的技术,在施工中大显身手。

  “1985年2月20日,恰逢春节,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落成,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考察队员、海军官兵早已泪流满面,我们的任务终于圆满完成。”于德庆说。当年《海军杂志》刊登了赴南极考察海军立功受奖单位和个人,J121船荣立集体一等功,于德庆荣立个人二等功。

  40年后的今天,老兵们双鬓虽白,但依然勇担先锋。活动现场,市军休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曹文德为“南极·一生的牵挂”志愿服务队授旗,现场老兵全体加入志愿者行列。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此次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是市军休活动中心继推出“中国首次赴南极护航科考国防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后的有益实践。未来,志愿服务队将根据首赴南极考察建站历史情景特殊性,形成“志愿服务主题化、作用发挥团队化”发展模式,积极投身全市退伍军人工作大局,引导南极老兵以实际行动勇担“荣军先锋”使命。

  “吾辈自强,必不负众望,吾辈奋发,必振兴中华!……”青岛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代表以深情朗诵致敬南极老兵,清亮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会场,激荡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今天在现场观看了南极科考的影像资料和图片展,了解到科考队前辈们的艰苦经历,心底涌动着一种感动。我们要把这份感动转化为力量,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万难。”现场,一名前来参观的青岛大学学生动情地说。

  为将退伍军人作用发挥好,市军休活动中心与青岛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联合打造“真人图书馆”教育基地。市军休活动中心将聚焦红色基因传承,发挥“荣军谷”退伍军人综合服务区教育培训优势,探索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以定制宣讲、光影记录等活动形式将退伍军人宝贵经历转化为“真人书”“活教材”。

  “40年前,47岁的我带领战友们一路破冰抵达南极,圆满完成了任务;4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挥余热,为下一代做好榜样。”于德庆笑着说。

  作为当年最年轻的军官,钱广君从军校刚一毕业,就参与执行了那次南极科考任务。手中挥动着“南极·一生的牵挂”志愿服务队的旗帜,他的心就像这面鼓动的旗帜一样振奋不已。“接过这面旗帜,我感到无限的荣光,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新担当中展现新作为,我们定不辱使命。”钱广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