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设计地质资料分析,该段GA2-1455.683m处及回风斜井1300中段北端GA-06161地质结构为摆左及梁山组(回风斜井1300中段北端为摆左组,总回风巷1300中段南端为梁山组)。针对现场真实的情况,为加快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扭转目前工期被动局面,特编制以下管棚工作面预注浆实施工程的方案。
3、1300排水平巷北端目前因地质变化,巷道冒顶垮塌严重,大量泥沙参杂矸石涌入工作面,冒顶长度约4m,高度约10m,该段施工方案另报。本管棚注浆方案在处理完冒顶溶洞段后实施。
钢管在套入钻孔前,预先在管壁周围梅花形布置5-8mm小孔,以利双液浆注入围岩内,形成封闭和保护层。钻孔成形后及时将钻满小孔的钢管套入。
1注浆孔的注浆压力达到终压,注入量小于30~40升/分,可停止该孔注浆。
2、巷道掘进(钻爆法)采取短段掘进,浅打眼,少装药,弱爆破,强支护的办法来进行,预留周边眼分次放炮的作业方式,周边眼的装药量严控,以防爆破震坏注浆封水及保护帷幕圈。
1、由重庆川九公司施工的中铝贵州分公司麦坝矿区龙头山矿段开采工程总回风巷1300中段南端GA2-1455.683m处及回风斜井1300中段北端GA-06161相距228m。该段因地质结构变化,造成巷道围岩破坏严重,从1300平巷北端向南三次设计变更掘进方位,均未达到预期效果,致使两端工作面停工数月,极大的阻碍工程进度,延误工期。是制约该工程完工投产的瓶颈。
1、该段施工钻孔从1300平巷北端向南开始,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为了准确掌握含水层位及地质破碎带岩层的变动情况。该区段工程长距探掘主要施工两个探眼,探孔直径50mm,探孔长度不小于40m,超前距(保护层厚度)不小于岩巷20m。务必在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后,再进行下步程序。
施工中在准确掌握含水层位及地质破碎带岩层的变动情况后,首先进行工作面管棚施工作业,具体步骤如下:
管棚布孔在掘进断面轮廓线外,主要布置在三心拱拱部及拱基线mm范围内。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制成,采取双层布置钻孔,孔径为50mm,管径为40mm。孔间距为0.5m,层间距为:开孔0.4m,终孔1.2m;钻孔长度及钢管长度均为6m。第一排钻孔仰角为5°,第二排钻孔仰角为8°。详见附图
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425号硅酸盐水泥,要求颗粒小,细度5000cm2/g以下。
水玻璃:浓度50-56Be′(糊缝用)40 Be′(注浆用),模数2.8。
水泥浆液与水玻璃浆液配比:水泥13袋(每袋50kg):水玻璃760kg,浓度为40 Be′:水800L制成浆量1m3。
⑺、注浆顺序:先注中间孔,后注两边孔,注浆时先注完对称的一组,再注对称的第二组。
工作平台位于工作面后3m处,搭设在井筒中部以保证施工均衡操作。工作平台上布置注浆机、材料及搅拌系统。
3、掘进每个循环炮眼钻进长度为1.5m,爆破效率为80﹪即每个循环实际进尺为1.2m。一定要坚持分次放袍。
1、永久支护采用三心拱形工字钢拱架,钢拱架间距为中对中0.7m,采用Ia12.6号工字钢制作。
采用由序引、导的方法,采用42mm钻眼,用导水管将水导出,引进平巷水沟中。
1、钻孔采取三、八作业方式,每小班钻工两人,辅助工两人,杂工一人,共计小班五人。
2、注浆采取三、八作业方式,每小班注浆工两人,辅助工两人,杂工两人,共计小班六人。
3、掘进及永久支护采取“三、八”作业制,小班配备6人掘进;架设钢拱及喷射混凝土6人。
①采用φ42mm及φ50mm,长0.6m注浆管,管子端头做成倒鱼鳞型,长150mm,管口用变径连接头与6分闸门相接。